造成我們對於色彩有不同感覺的因素有很多,對某一色的感覺、態度也不一樣,但我們仍可做大致上的歸納,看看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色彩的感覺時,呈現何種的影響因素。
一、前言
色彩透過我們的眼睛,在大腦之中顯現出來,而真正對於色彩的認知,還是透過感覺。我們在先前的色彩理論之中曾經提及,在過去的經驗、心理的狀態、以及當時的情境,都會影響我們對於色彩的感覺。因此,在色彩基本理論中,無論是光波的影響(紅色-長波長;藍紫色-短波長),亦或是視覺補色的殘留影響(同時對比、繼續對比),並非絕對造成在色彩認知上的不同。色彩的感覺是我們對於色彩與造型所呈現的訊息,設計者透過共有的經驗來表達色彩的感受。例如,紅色在一些地方的使用給人熱情的感覺,像是西班牙的紅衣女郎,紅色的法拉利跑車,紅色的玫瑰等。若是運用在書本裡面,會覺得這一行字是重點,或是運用在警告標誌、消防車等,給人的感覺就會造成緊張、不安的感受。但每個人對於色彩感受不盡相同,許多心理學家在進行色彩感覺的實驗時發現,人類在處理色彩的訊息時,多半和他對於週遭環境的認知、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聯;至於個性,也是影響他對於色彩的感受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各地區所做的色彩感覺的研究,並非放諸四海皆準。每個民族都有各自偏好的色彩,甚至不同的人格特質在色彩的喜好上也會有不同。例如:日本人對於藍紫色、紫色、黃綠色的喜好度較高﹔美國人所偏好的色系大多以原色或彩度高為主。然而這只是一個概略的調查,事實上色彩對於民族文化的影響,是絕對根深地固的,同時也是長久以來影響人們的生活作息。在此,我們可以提出人們對於色彩的感受力分為以下的影響:
請寫下您喜歡的顏色:
二、色彩的共感覺
文化環境
(民族、文化傳統、風俗習慣)
生活環境
(鄉村、都市、郊區)
色彩屬性
(色相、明度、彩度)
個人特質
(年齡、性別、個性、過去經驗)
色彩的感覺
(認知、感受、喜好)
1.色彩屬性的感覺
1-1冷色系與暖色系
大致上色相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是暖色系,主要以黃、澄、紅的色系為主;另一個就是冷色系,主要是以藍、青為主。另外有人將「綠」、「紫」歸納為中性色,一方面是因為其光波的波長在可見光的範圍中,屬於中波長;同時綠色也具有平衡的效果。
暖色系:暖色系給人的感覺是溫暖的,具有熱情、活力、動感等,相對的在負面方面,也會令人有緊張、不安、煩躁、侵略的感覺。從物理與生理上的角度來看,暖色系的光波偏向長波長,當光波進入眼睛時,長波長的波會在網膜的後方形成焦點。因此我們對於長波長的光波,感覺上就有前進的感受,同時也會因比較刺激網膜而產生擴張的感覺,也連帶的影響心理的狀態。因此,暖色系又可稱為前進色或擴散色。暖色系產生的影響,不只包括我們對色彩的感受,還有日常生活的情形,例如人類經過千萬年的演化,對於食物的色彩選擇具有一定的天性,也就是說一般我們對於暖色系的食物並不排斥,反而是冷色系的食物會多所考慮。
冷色系:冷色系的感覺是恬靜的,具有穩重、安靜、平穩等,負面的反應也會令人有憂鬱、停滯、死亡、冷漠的感覺,剛好在性質上與暖色系恰恰相反,所以在光波的刺激上,是在網膜的前方,產生前進色與收縮色的感覺。
中性色:綠色與紫色在色相環中是較為特殊的,這兩個色系並非全然屬與中性色,所謂中性色是指在色彩感覺上,比較不偏向其他冷或暖色系。
事實上不管是冷、暖或中性色,在色彩中並沒有真正的絕對一定是,因為這要視配色的結果,不能太早下定論。例如:主色系或色面積的影響,會產生其他的色彩聯想。像是紅與黑的配色方式,給人的感覺就具有神秘、個性、陰鬱、沈靜的感受。而紅與白的配色方式給人明亮、活潑的感受。
問題1:您覺得在冬天或寒帶的地方,為何喜歡穿深色的衣服?
1-2色彩的明度
色彩的明度和日常生活的感覺很有關係。像是生活中所見輕的物體,在色彩上大部分是屬於明度較高的,或是清淡的顏色,反之亦然。這和兩種情形有關,一種是對於物體與色彩之間的認知,也就是說和我們平常所觀察所經驗的有關。另一種是物理性的,也就是光波的反射率,對於眼睛所造成的一種影響。色彩並沒有重量,是我們的感覺所賦予的。某家公司原本雇用的搬運工人常抱怨搬的東西太重,超過工作的負荷。結果該家公司將搬運箱的顏色換成淡的顏色,抱怨的狀況就減少了。
明度在色彩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輕與重,另外還有軟與硬的感覺以及擴張與收縮。事實上在明度的運用上,可以用我們對明度的感受來運用。例如:女性與男性用品的設計,許多男性用品的色系都偏向低明度,來顯示穩「重」的感覺。女性化妝品在明度的運用上多半以高明度的色系為主,給人清爽的感受。
1-3色彩的彩度
彩度與輕重、膨脹收縮、柔和堅硬、華麗樸素等,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素。彩度在純色的分光反射率來說,是屬於比較強的刺激,因為接近純色的刺激對於眼睛來說,是一種令人眼花撩亂、很吸引人的。但是高彩度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勞,尤其是紅色,甚至比起眼睛處在一個紅色的房間之中,都能感受到紅色的威力,讓人有壓迫、緊張、不安的情緒。事實上高彩度雖然亮眼,但畢竟不能持久,因為我們眼睛的接受度是以中、低彩度的接受度較高。所謂的接受度是指心理上覺得舒適的程度。
我們在一些民族的傳統服飾中,其實可以找到許多純色的配色,但仔細研究發現,純色配色的服飾多半是以所謂宴客服、正式服裝為主,也就是說一般生活所用的色彩,還是以低彩度的為原則。因為一些正式服裝多半是在特殊的場合才會穿著,為的是符合場合的目的,像是營造歡樂的氣氛。另外,使用過多的高彩度的色彩,看久了會有俗氣的感覺,尤其是以對比強、高彩度的配色方式,一般來說很搶眼,但也很礙眼。
問題2:您覺得色彩是否能代表一個人的個性?為什麼?
國劇臉譜的色彩表達
2.色彩的應用篇
2-1色彩的四季說
安琪拉萊特(Angel Laiter)是一位心理學家,但自從研究起人類對於色彩的認知之後,就像是著魔了般便無法自拔。他所提出的四季與色彩的配色,是從對於自然界四季的色彩變化,從而將人的個性分為這四大項,甚至將配色的感覺也分成這四大項,提供我們一個不錯參考的配色方式。但此時並不討論配色,純粹就色彩的感覺來談,因此在往後配色的方法時再加以討論。不過台灣似乎並沒有四季,我們對於四季的感受,應該不如四季分明的國家來的強烈,因此以下關於他的學說,僅限於參考。
春天的色盤: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刻,此時雖然充滿生氣,卻不是最燦爛的時刻。此一色盤主要的重點在於明亮、澄澈。因此主要的色系以粉色系與中明度、高明度的色系為主,呈現出春天柔和、輕快的特質。例如:珊瑚色、明黃色、蘋果色、碧綠色、天藍色等。以駝色、淺灰色為中間色。
夏天的色盤:夏天所表現出來的特質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熱情如火,或是鮮豔動人。相反的夏天是一種活潑卻也優雅的顏色。此一色盤主要表達的是夏天一種輕快但不黏人的感受。若是使用過於高彩度的顏色,感覺會不如中彩度的輕快感,但也沒有低彩度來得較高的對比。因此中彩度帶中間灰色調的色系,是夏天的主色系。如薰衣草色、灰綠色、天空藍、葡萄色、玫瑰粉紅色等。以灰褐色、牡蠣色做為中間色。
秋天的色盤:秋天是收成的季節,除了片片的楓紅之外,還有許多成熟的果實。因此秋天的色盤表達出豐盛、成熟、溫暖的特質。採用的色系多半是較高的彩度,以暗色調作為搭配的方式,因此在色相上比較豐富。這些色彩包括橄欖綠、孔雀藍、罌粟紅、奶油黃、焦橘色等,並且以棕色、煙草色、淺石色做為中間色。
冬天的色盤:冬天並非是白雪靄靄、萬物蕭條的感覺,而是強烈的、對比的表達方式。像是高彩度及無彩色,表達出具有強烈個性的戲劇性效果。像是紫紅色、薄荷色、靛色、檸檬黃、深藍紫等,以黑色、白色、炭色、銀灰色為中間色。
問題3:您是否願意試試看找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2-2色彩的音符與形狀
早年當牛頓解開光的謎題時,或許他因此高興的唱著歌,彈起了琴。他曾
經為色彩做下音樂的註解。他將
C大調比喻為紅色,
D大調比喻為橘色,
E大調比喻為黃色,
F大調比喻為綠色,
G大調比喻為藍色,
A大調比喻為靛色,
B大調比喻為紫色。
這只是牛頓個人的意見,並不代表色彩與音樂就是這樣的關係。色彩與音樂一樣,是用感覺去感受的。不過,在生理學上,人類的右半腦控制身體的左半部,主要職司直覺、非語言溝通,如藝術、音樂、創造力、視覺資訊等。反之,左半腦職司身體的右半部,掌管技巧、語言、推理、邏輯等功能。根據研究顯示,男女在發展上也有些許的不同,在年幼期女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比男孩子快。但過了青春期之後,男孩子的思考邏輯發展比女孩子還快。所以會發現男孩子念理工的多,而女孩子多半念藝術、商科的多。所以想要發展自己的藝術細胞,建議各位多用左手,來訓練右腦。
早期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了許多的藝術流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達達主義。達達主義之下的一位領導者,同時也是德國設計教育的始祖:包浩斯學院,這人便是俄國人-康定斯基(Kandinsky)。如同牛頓一樣,他將色彩分為形狀來討論,開啟了形狀與色彩之間的關連學說。在他之後也有許多人嘗試將色彩與形狀的結合,但許多人還是公認他的最好,其中包括歐普藝術的大師瓦沙雷利(Vasaraly)。不過這也純粹是感受的問題,您要不要試試看?
2-3色彩與健康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提出環境的顏色,對於治療疾病上有很大的幫助。根據他的臨床實驗,認為色彩對於病人具有刺激、鎮靜、治療三種作用,尤其是對於一些精神障礙者。他認為紅色與黃色能使病人燃起希望、興奮與活動,但紅色不宜過多,否則容易使人神智混亂。若是在醫院的牆壁刷上淡藍、淡綠、淡黃色,有助於病人的情緒穩定、安適、甚至是恢復健康。另外,綠色與紅色的環境可以促使血液循環;藍色對於預防與治療感冒有很好的效果;橘色與紅色可以增進食慾;淡藍色的環境可以使高燒的患者容易退燒;紫色的環境可以是孕婦得到安慰等。
若是您家裡的房子朝北,則房間宜用暖色系;若是朝南則宜用冷色系,聽說會有不錯的特殊效果。而且若是家裡人口眾多,可考慮冷色系為主的色調;同樣的,家裡若冷清,不妨多用暖色系看起來比較溫馨。但也有人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不過,個性歸個性,色彩的影響也許不是馬上就看見的,但潛移默化之中也是有它的道理,不妨想想色彩對於生活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