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處理親子衝突?
當中年爸爸與青春期孩子產生衝突,太太如何從中搭起溝通橋樑?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針對以下常見情況提出建議:
狀況一:先生要求完美,責備孩子沒一件事情做好
太太緩頰技巧:先生管教當下,太太不適合馬上站出來捍衛孩子,甚至指責先生,最好等他冷靜後再溝通。溝通時應避免「我告訴你該怎麼做」的口吻,而要營造夫妻共同努力的方向,可以說:「孩子其實不差,過去用罵的方式沒有用,我們要不要試試一個月不要罵,改用正面的方式告訴孩子我們的想法?」這樣協議較不會傷害先生的自尊,也不會被認為是偏袒孩子。
狀況二:怕孩子結交壞朋友,過度保護卻引發反彈
太太緩頰技巧:壞朋友的定義不應建立在功課不好的基礎上,尤其多數父母親平時工作忙碌,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對孩子朋友的評價也簡化成分數導向,如此,孩子自然不願意分享交友圈。
建議太太可在假日嘗試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裡玩,或鼓勵先生參與孩子們出遊的聚會,必有助於實際觀察孩子朋友的個性,並發覺對方的優點之後給予孩子的建議也較客觀。
狀況三:小孩是要錢精,把老爸當提款機
太太緩頰技巧:責怪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前,太太應提醒 先生,除了改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夫妻倆也應自我檢討,是否過去都有求必應,沒教導孩子獨立的觀念。
至於改變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角色從「提款機」變成「銀行」,兩者區別是「銀行借了錢要還」,從中制定遊戲規則訓練付出。例如:作家事(幫父親洗車)能獲得零用錢(並非每項家事都要給孩子錢,整理自己的房間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孩子希望被關心,卻不想被干涉
雖然父母可提供經驗避免孩子受傷,但李偉文提醒,仍要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即使不贊成他的決定,也不要立即否決。」多鼓勵他嘗試,事後關心他的感受,若孩子挫折後決定轉換,也不要取笑。
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並幫助孩子體悟:一次挫折不代表人生失敗。
【文章出處】大家健康 201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