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問題與分享5-8

問題 5: 真理應該是永無止境的? 怎麼會有最終的真理呢?
: 人們經常說, 追求真理. 這句話的真正含意是要發掘出客觀存在的全部內容.客觀存在應該說, 可分為兩大類, 即物質世界的存在, 以及靈界的存在. 物質世界
的存在是可見的, 直接或間接的可見. 靈界的存在是不可見的, 也就是說, 神與鬼
的存在是不可見的, 但是它的效果是可以感覺得到的. 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過程,也就是科學發展的過程. 這一過程是由淺入深, 永無止境的. 為什麼是永無止境
? 很少人正面思考這一問題. .
根據聖經歌羅西書第一章16節至20節的記載, 可知: 無論天上地下, 可見與不可見
一概都是靠著耶穌所造的. 根據聖經箴言第八章22節至31, 可知: 耶和華上帝,創造天地萬物, 耶穌在那里是工程師, 所以耶穌知道, 物質世界和靈界中的一切奧
, 聖經希伯來書第四章13節說, 萬物在主耶穌的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耶穌知道
客觀存在的全部內容, 所以, 他有資格說, 我就是真理..
上帝的創造, 不只是從前有創造, 而且一直有創造. 約瀚福音第五章17, 主耶穌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 我也作事". 作什麼事? 創造與管理. 所以在天象中常有新
的星象出現, 今天人類正在探索的宇宙, 乃是上帝在多少萬萬年以前所創造的.
這多少萬萬年, 這段時間中, 上帝又創造了些什麼呢? 人們無法知道. 上帝的存在,在時間的座標上是從負的無窮大直到正的無窮大, 人類的存在是一個有限數字, 以有限追趕無限, 這個追趕當然是永無止境的了..
人們對真理的追求, 往往只注重于物質世界, 因為看得見的, 具體的. 所以科學所
研究的內容幾乎都是在以物質為基礎的范躊之中, 對靈界中神的追求, 不屬于科
. 二者是對立的. 其實物質世界中的人, 确實不能溝通到靈界里面去. 人無法追
求到神. 而是神來尋找人. 上帝把他的創造, 物質世界的創造, 和靈界中的創造,
過聖經告訴人, 但是人們往往想不通, 不相信, 甚至于嘲笑聖經中的道理和神跡.例如, 聖經說天有三層, 人們不能接受, 因為從前的天文望遠鏡所看到的是無數的
星球, 無邊無際的宇宙. 但隨著天文望遠鏡功率的增加. 有一天, 人類的望遠鏡接觸
到宇宙的邊緣,發現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 換句話說, 在多少萬萬年前有一個小小
的宇宙, 以後不斷膨脹. 那麼最初的那個宇宙是哪里來的呢? 現在的科學家們說,這是一次大爆炸產生的. 有那麼奇妙的爆炸, 炸出一個有條不紊的宇宙? 其實這是
上帝的創造, 他在靈界里造成一個小小的宇宙, 然後推出到物質世界中. 再舉一例,耶穌是由童女馬利亞從聖靈怀孕而生. 這也是科學上講不通的. 但是自從複制動
物問世以後,對童女怀孕不再覺得不可思議了. 總之, 隨著科學的發展, 聖經中那些
以往不能接受的, 現在逐漸變得, 值得思考, 而不是輕易否定. 科學與聖經的對立,隨著科學的發展, 日趨緩和.
但是由于人們對靈界的存在, 往往不能接受, 所以上述的日趨緩和,也很有限的
人們往往不肯正面回答, 自己究竟有沒有靈魂, 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 避而不談.這種態度不是科學的態度, 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 上帝知道我們人無法靠
自己追求到神, 無法靠自己能瞭解, 客觀世界的來龍去脈, 所以杷給我們一本聖經
這本聖經告訴我們: 人是上帝創造的, 我們人是一個有靈的活人. 我們的靈, 歸根
結底是來自上帝, 所以我們人的靈, 本來是可以與上帝溝通的, 只因為我們人有罪,所以無法與聖潔的神溝通, 也就不能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上帝明白這一點, 所以,他為我們預備救恩. 上帝的救法是要無罪者為有罪者流血, 使有罪者成為聖潔.
以與上帝溝通, 上帝差他的獨生子耶穌, 到這世上來, 他是無罪者, 他為世人在十字
架上, 捨身流血, 使救恩得以成就. 除了耶穌以外再也沒有救恩, 這是靈界里的真理
在約瀚福音第十四章6, 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籍著我, 沒有人能
到父那里去" 父是指耶和華上帝. 所以耶穌的救恩是唯一的, 是唯一真理, 也是最終
真理..
問題 6: 聖經是誰翻譯成中文的?
: 這里轉載一篇文章, 名為"中文聖經的問世", 此文原載于華人基督教真理報,88, 網站: http://www.truth-monthly.com 作者楊愛程. 全文轉載如下::
大家都知道,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 就是把聖經譯成現代德文.
而讓每一個德國信徒, 都能夠直接通過神自己的話語, 來尋求神的真理. 後來的
宗教史家都一致認為, 這一點正是宗教改革運動對西歐, 乃至全世界的近代化.,產生強力沖擊的地方. 現代民族語文聖經的出現, 打破了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對
聖經真理的壟斷.使普世信徒不再單靠神父們的解釋, 就可以憑著神所賜的悟性
來領受神的旨意. 其結果, 就是歐洲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它不但使
普通信徒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思想禁錮, 也使歐洲的宗教信仰和學術思想, 從中世
紀的封閉狀態中解脫出來, 席捲整個西歐的民主化運動,也可直接追溯到現代民
族語文聖經的廣泛傳播..
因此, 新教(更正教)宣教士, 秉承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這一傳統, 每到一地, 必先
將聖經譯成當地當時的通行語文, 好使當地人直接從聖經中認識上帝和他的獨
生子主耶穌基督. 這一點,正是他們為當地人民所作出的最大貢獻. 在中國也是這
, 第一本完整的中文聖經, 就是更正教宣教士奉獻給中國人的..
當然, 我們也不應該忘記, 最早杷部分聖經譯成中文的, 是遠在唐潮的景教宣教士
据考証, 唐代景教譯本有<阿思瞿利容經>(福音書),<傳化經>(使徒行傳),<寶路法
王經>(保羅書信),<啟真經>(啟示錄),<牟世法王經>(摩西書, 可能是出埃及記),
<
多惠聖王經>(大衛王的詩篇), 等等. 這些譯本雖未能流傳下來, 但僅從標題的譯
, 就知道受了佛教用語的佷多影響, 乍一看, 幾乎分辨不出是基督教的聖經還是
佛教經典.
除景教外, 天主教宣教士也翻譯過部分或全本的聖經, 最早的中文聖經, 出于十六
世紀在中國的耶穌會修士之手.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807年來到澳門後, 由于滿清政府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他一時無法進入中國本土, 但他一點都不氣餒, 相信神必定會為他開路. 所以
毫不遲延, 草草安頓下來之後, 馬上開始學習中文, 佷快, 他便決定親手翻譯聖經.經過十多年的努力, 在後期到達澳門的同工米伶(Miline)的協助下, 終于在1819
完成了全部新舊約的聖經翻譯工作, 并于18231824年間出版..
此外, 英國浸信會派駐印度的宣教士馬士曼 (John Marshman), 也想要為中國人准
備一本聖經, 他和一位擔任澳葡政府翻譯官的亞美尼亞人拉沙(Joannes Lasser),
道花費了十六年的功夫, 1822年完成了<新舊約全書>的中譯本..
後來, 又有英國聖公會宣教士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 德國宣教士郭實獵
(Karl Faricdrch Gutzlaff),
美國公理會宣教士裨治文(Elija Coleman Bridgeman)和馬禮
遜的兒子馬懦翰(Jone Robert Morrison)合作翻譯, 1840年前後完成的全本聖經,其中的新約部份題目為<救世主耶穌遺詔書>, 經太平天國刪改後採用作欽定經
.
到了1853, 又出版了米怜, 麥都思, 施敦力(Stronach), 布朗(Brown), 馬懦瀚,裨治
,理雅各(James Leggy)和克陛存(M.S.Culbertson)等人合作修定的所渭"代表譯本"由于參加者對神的名稱有分歧, 因而出版了""版和"上帝"版兩種不同的譯本.
1890, 上海在華宣教士代表大會通過決議, 准備出版一本全國通用的中文聖經,並於次年成立了三個委員會, 分別負責文理(即文言文), 淺文理和國語三種譯本.的翻譯工作, 其中, 淺文理譯本於1904年出版了新約部分, 文理譯本於1906年出版
而於1919年出版的<國語和合譯本>則成為最受歡迎, 也流傳最廣的中文聖經譯本
至此, "神的話語"正式成為中華文化體系中的一個無法忽略的組成部分, 默默地發
揮淨化心靈, 匡正世道的功效...
[註一] 盧景驥曾請教楊愛程一個問題: 太平天國對聖經作了什麼刪改, 是不是把
"
上帝"放進聖經之中, 以致產生"神版""上帝版"兩種不同的譯本?
楊愛程回答:"太平天國把洪秀全說成是上帝的第二個兒子, 把他捧為神, "上帝"
"" 版是傳教士之間不同意見而造成. 與太平天國無關..
問題 7: 基督教中的處世為人的道理, 我佷讚同, 但我怎麼
也想象不出有一個上帝存在, 怎麼會呢?
: 多年前, 在我所在的教會中, 來了一對老年夫妻, 他們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高
級知識分子, 他們一直工作到七十多歲, 政府才讓他們退休, 退休後他們來到
溫哥華, 經人帶領, 來到我所在的教會. 過了一段時間, 我去探訪他們. 那位老先
生對我說:"基督教的處世為人的道理, 我十分讚同, 比方說, 人與人之間要彼此
相愛, 彼此饒恕, 等等. 但我怎麼也想象不出有一個上帝, 哪里會有上帝呢?
我對他說, 且別說上帝, 我們先講科學上的事情,科學上的理論, 并非全都可以証
, 或可以想象得出的. 比方說原子的結溝, 中間一個原子核, 周圍許多電子圍繞
, 不停地轉. 你能想象嗎? 誰也沒有看見過. 但今天大家都相信,這個原子結構
已成為現代科學的象徵.那末, 怎麼會一個難以想象的東西.被大眾所接受呢?
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實踐. 原子結構的模型, 最初是一個假設.按照這個假設, 科學
家進行了大量實踐, 看實踐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符合. 若符合的,那末這個假設就成
, 就被人接受. 而不是靠人的苦思冥想, 去想象...
今天面對是否有上帝這個問題,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處理: 就是用假設法,假設聖經所說的都是對的, 假設有一個上帝, 他創造了天地宇宙, 他用泥土和他
自己口中的生气造了我們人, 使我們成為有靈的活人.因為先祖亞當和夏娃,
聽上帝吩咐, 被引誘吃了禁果, 得了是非之心, 定罪有了標準. 是非之心告訴人
不好的事, 人常常作, 以致成為罪人, 與聖潔的上帝斷絕了關係, 所以不知有上帝.
上帝為了拯救世人, 除去人的罪. 差遣獨生子耶穌到世上來, 作眾人的替罪羊.
釘死在十字架上, 他的寶血可洗淨世人的罪, 成為聖潔, 恢復原來與上帝的關係.可以領受來自上帝的恩典. 在恩典中你會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這個道理就是救恩.你如果無法想象, 那末就假設有這麼一回事. 但是有一點不是假設, 而要你承認..那就是你自己是一個有罪過的人, 因為你自己的所作所為, 你應該自己知道,
需假設, 而是向上帝承認. 求主赦免, 你就得到救恩, 就能領受恩典, 在恩典中感
受到上帝的存在..
我把這番道理告訴這對老年夫婦, 問他們願不願意作這個試驗, 他們說好啊,
們試試看. 于是我們三人就跪在地上, 作信主入門禱告. 我說一句, 他倆也跟著
, 這個入門禱告很重要, 所以這里再重复一次..
天父上帝:我承認我是個罪人, 我願意認罪悔改. 我願意接受耶穌為我的救主, 求主耶穌赦
免我的罪, 進入我的心中, 作我生命的主, 拯救我, 拯救我到底..奉耶穌的名求. 啊門..
做完這個入門禱告後, 我告訴他們, 他倆已成為聖潔, 可以與聖潔的上帝溝通,
溝通就是他倆可以自己向上帝說話. 這就是天天禱告. 這是實踐的過程. 以上的
假設是真是假, 要在實踐中鑒定. 所以我要他倆天天禱告, (就是本網站中的福音
單張中的初信者四句天天禱告文), 星期日盡量上教堂. 他倆答應試試看, 這樣,一年以後, 他倆提出要求受浸歸入主耶穌的名下,成為基督徒. 受浸那日, 老先生
還走上講臺作見証.
為什麼他們能從 "想象不出, 有上帝的存在", 在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內, 成為基
督徒呢? 關鍵之處, 他們願意試試看, 願意在實踐中, 觀察客觀效果. 而且他們願
意放下自尊心, 謙卑在上帝面前, 跪下作入門禱告. 所以效果顯著. 今天有不少人
他們知道耶穌救恩, 但是不願實踐, 這些人往往會說, 讓我想一想, 再想一想,
來想去, 還是想象不出有上帝, 于是就不了了之作罷了. 這種人是最最可惜的人
因為他們到了救恩的門口, 向里張望了一下,卻不肯進門. 到有一天, 救恩的門關
上時, 他們仍然是滅亡之人, 其實他們與救恩只差一步.
也有些人, 他們說要把聖經先好好的讀一遍, 把里面的道理, 弄得清清楚楚, 然後
再考慮是否要相信. 聖經這本書佷特別, 不是單靠我們自己的知慧可以把它弄得
清清楚楚的, 而是要神所賜的知慧, 才能明白聖經的真諦. 未信主的人看聖經,
能暸解一些歷史, 從這些歷史中領悟上帝的創造, 人的罪過, 耶穌的救恩. 到這一
步就要作入門禱告, 得著聖靈. 才能逐漸對聖經有新的領悟, 否則半途而廢.
你若要知道李子的滋味, 你就得嘗試一口. 你要知道主恩的滋味, 你也必須嘗試一
, 當你嘗試過主恩的滋味, 你才會體會到何等甘甜, 你才會明白, 為什麼耶穌的
救恩會傳到如今, 有多少億的人都相信.
問題 8: 有人說: "基督徒總是把偶然的好運气歸于上帝,
概上帝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真是這樣嗎?
: 有一次幾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學人, 來我教會的但以理團契參加聚會, 但以理
團契中絕大部分的成員都是來自中國大陸. 那一次的聚會內容是感恩見証.
是各人憑自己心中的感動, 把上帝在各人生活中的奇妙帶領訴說出來, 感恩見証
是基督教團契聚會中常有的, 而且在基督教的報刊上也經常有見証的報道.
但是對這幾個初來的人來說, 先是覺得好奇, 難道真有上帝賜恩嗎? 聽完了卻
覺得這些都是一些偶然的好運气, 或是說碰巧. 我後來去探訪他們時. 有個人
直言不諱地說, 你們基督徒總是把偶然的好運气歸功于上帝. 我對他說, 如果你
把每一件事孤立起來, 那末這些事情都具有偶然性的. 問題是為什麼在基督徒
的身上有那麼多的偶然性的好運气呢, 大量的偶然性中體現了一個必然性.
必然性是通過大量偶然性表現出來. 我問他們明白不明白這個道理. 來自中國
大陸的學人, 對這一道理佷能明白.
問題是這個必然性是指什麼, 遠的暫且不說, 就說我們生活中, 大家公認的事.父母愛子女, 這是必然的.但是這個愛是如何表達出來,乃是通過許多小事情上
表現出來. 譬如說, 孩子睡熟了把被子掀開了, 冷得縮成一團, 做父母的一看見
就把被子蓋好, 睡者的孩子只覺得身上暖和了. 孩子睡了, 母親在燈光下為孩子
釘鈕扣,早上孩子穿上衣服, 扣上鈕扣, 也不一定會理會,有的孩子把每一件小事
孤立起來, 就覺得佷平常, 理所當然的, 一點不知父母的恩情. 但是有的孩子卻
能在每一件小事上感受到父母的恩情, 也就愿意聽父母的話. 對這樣的孩子,
父母的佷自然會疼愛多一些. 做一些好吃的留給他. 至于別的孩子, 街頭流浪的
孩子, 有哪個父母會把留給自己孩子的食物送給那些流浪的孩子呢? 有時會對這
些可憐的孩子表個同情, 給幾個小錢, 也就那麼多了. 其實那些流浪的孩子, 並不
是沒有父母, 並不是沒有自己的家. 很多情況是: 孩子不願受父母的管教. 偏偏做
那些不好的事, 放蕩任性, 離家出走, 流落街頭, 成為浪子..
上面講到三種孩子: 第一種是不知父母的恩情, 也就無所回報, 第二種孩子, 知道
父母的恩情, 也聽父母的話, 多得父母的疼愛. 第三種孩子不受管教, 放蕩任性..成為浪子.在這三種孩子中. 你願做哪一種孩子, 或者說你願意你的孩子作哪一
種的孩子. 我想极大多數的人都喜歡第二種孩子.
我們人與上帝的關係其實也是兒子與父親的關係.因為我們人的靈魂歸根結底
是來自上帝的. 這是生命的聯係. 也真是因為這個原因, 聖經上說:"上帝愛世人..."但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犯了許多罪過, 心中明知不好的事, 卻偏篇去做. 與聖潔的
上帝距離越來越遠, 以致根本不認識上帝, 在上帝眼中成為浪子. 在這苦難的世界
, 受盡痛苦無人搭救.
在聖經"路加福音"十五章1124, 有一段關于浪子回頭的記載, 大意是這樣:
子在外面, 花盡錢財, 窮得連豬食都想吃, 他醒悟過來, 心想我父親家中, 口糧有餘
我不如回家去, 向父親認個錯. 既使當個雇工也好. 於是回家去. 父親遠遠望見,便
來迎接. 浪子向父親認罪. 父親便擁抱他.吩咐僕人把袍子,鞋子與戒子拿來穿載上
并宴請這浪子
上面的比喻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比喻中的浪子是指世界上所有不相信上帝的人
他們憑自己的本事, 做自以為是的事情, 有不少的事, 明知不好, 但偏偏去做.
致犯了許多罪過, 與聖潔的上帝背道而馳. 就好比孩子不受管教, 離家出走. 比喻
中的父親是指上帝, 天天盼望浪子回頭, 在人生中常有逆境的遭遇, 例如失去了
工作或生意失敗, 健康出問題, 家庭瀕于破裂等等.使人覺得力不勝任. 心中充滿
煩惱與憂愁. 常常嘆息做人究竟有什麼意思.這種光景就好比浪子在外面受盡痛
.聖經中的浪子他醒悟過來, 決心回家去, 向父親認罪. 世人往往在走頭無路時
會呼天求地, 只是沒有求對門路. 聖經告訴我們, 要向創造我們人的神求. 而不是
向那些泥塑木雕的偶像求. 向上帝求了會怎樣呢? 上面比喻中的父親出來迎接擁
抱他, 還給他袍子,戒子與鞋子穿戴上.
袍子是指什麼? 這袍子是指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眾人的罪流出他的寶血, 洗淨我
們的罪過, 使信耶穌的人成為聖潔, 好比穿上了一件聖潔的白袍. 憑著這件聖潔的
白袍, 浪子才能進入父親的家中. 戒子是指什麼? 眾所周知: 戒子有表示身份的作
, 男女結合成為夫妻是以戒子為憑据. 浪子戴上戒子表示他在父親的家中的地
位是兒子, 不是僕人或雇工. 所以信主的人有權稱上帝為父親. 這是莫大的福气
鞋子是指什麼? 父親給浪子一雙新鞋, 要他穿新鞋走新路. 走天路歷程. 走永生之,. 父親還宴請這浪子, 這表示, 今後生活上的需要, 不再需要自己擔憂. 養活天
上麻雀的神, 豈能不看顧自己的孩子嗎?
從浪子成為兒子, 這中間有一個步驟, 那就是浪子要向父親認個錯. 願不願意向父
親認錯. 這是浪子與兒子的分界線. 同樣世上的人在上帝的眼中, 都是有罪過的
所以要得著上帝所賜的恩典以前, 先要向上帝作一個入門禱告, 或稱決志禱告..這個禱告佷重要. 是得救還是滅亡的分界線. 所以這里再重寫一遍.
天父上帝:我承認我是個罪人, 我願意認罪悔改. 我願意接受耶穌為救主. 求主耶穌赦免我
的罪,進入我的心中, 作我生命的主, 拯救我, 拯救我到底. 奉耶穌的名求.啊們.
這個禱告佷重要, 所以最好先背出, 然後跪下說這一段話. 你一定能得到上帝的
恩典, 平時每日的禱告請看本網站的福音單張-耶穌救恩簡介, 其中有初信者每
天四句禱告文, 天天禱告, 你就是以兒子的身份和父親說話. 所有合情合理的要
, 天父都能為你成就. 但是人往往得到恩典後, 便開始怀疑, 這好運气真是上帝
給的嗎? 還是我本來就有的.正如聖經路加福音十七章1119節中所記載的那
,耶穌在路上遇見十個長大麻瘋的病人, 他們求耶穌醫治, 耶穌就醫治了他們.
他們回途中發現身上的大麻瘋好了. 但是回來感謝耶穌的只有一人.
今天在臺上或刊物上為主做見証, 感謝上帝的. 就是那個回來感謝耶穌的一個人,其餘許多基督徒都像那九個人一樣, 忽視了神的恩典, 所以聖經教導我們要凡事
謝恩, 就是為了彌補這一虧欠..
所以, 不是基督徒總是把偶然的好運气歸于上帝, 而是基督徒總是忽視上帝的恩典,所傳揚出來的只是所剩下的一點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